第一百一十五章 现代诗的影响(1 / 2)

现代诗的影响

“天才的现代诗人,王逸之的平凡之路让诗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动,诗当中充满淡淡的温暖及忧伤,既能让人在诗句中感到到一种平静与纯真,还能从中体会到青春的直觉,及在伤感和迷茫中找到未来的方向。”文艺时报

“平凡之路是王逸之先生现场创作的,以白话文写诗,抒发了更多直观的感情,并藉此传递更真实的人生哲理。”诗歌鉴赏

“相比于平凡之路,我还是更喜欢乡愁四韵,这两首现代诗都是跨越了时代的伟大作品。”评论家康伟。

王逸之可没有想到自己用一首歌词就被当成了现代诗的一面旗帜,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,各大报纸的头条都是有关他的文章,也幸亏这个世界没有某摇滚歌手。

当明国诗歌编辑部收到稿子的时候,几乎都要

沸腾了。

尤其是总编辑刘森更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,明国诗歌原本是作为宣传白话文的桥头堡来使用的,但是新型现代诗还处于摸索状态,远远无法跟已经成熟的国学古典诗歌媲美。

然而,刘森不同于一般人只是欣赏王逸之的诗,他敏感的察觉到了,在别的诗人还在思考怎么摆脱旧诗体束缚的时候,王逸之已经可以熟练的用白话文进行创作,并且写出的现代诗还非常经典。

“这应该归于浪漫主义诗。”

“不,应该归于现实主义,要知道这写的是作者的经历。”

“应该是象征主义,里面含有青春的元素。”

编辑部里面争论不休,刘森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,王逸之可以说是点燃了一盏灯,不过这光线还是太微弱了,远远不足以引导现代诗前进。

“咳咳我说两句,现在上面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向王逸之先生约稿。”刘森沉声说道“你们不要

纠结于诗体,明国的现代诗不是要单纯的效仿国外,王逸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,你们要做的就是剖析诗中的观点,将它解释给广大的读者们”

现在不光是明国诗歌向王逸之约稿子,其他的报纸和杂志社,甚至连财经新闻都向王逸之抛出了橄榄枝,因为他们发现只要沾了王逸之三个字,就算是销量外差的刊物都能起死回生。

京城北平一座院落。

朱凯右手端着咖啡,左手拿着几张报纸往书房走去,他现在的心情格外的糟糕,一股火憋在心里怎么也发泄不出去。

如果之前没有获奖希望的时候,他可能火气还没有这么大,但是明明有了希望,却硬生生被人给拽下来,这份失落让他格外接受不了。

朱凯家在三代以前还是王室宗亲,但由于推恩令的原因,到了他这一代就已经跟王室没有任何关系,不过从心里面,朱凯依旧认为自己是皇亲国戚,高人一等。